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历时7年打造的最美龙颜,比亚迪汉EV它香不香?”。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技术,是比亚迪的硬实力;而设计,将成为比亚迪的软实力。技术与设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让比亚迪的产品从‘技术’单轮驱动转变为‘技术+设计’双轮驱动。”在去年6月,被称为“黑水晶”的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启用仪式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将设计在比亚迪集团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与技术发展相同的高度。
其实对于比亚迪来说,从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加盟,并推出采用“Dragon Face”设计语言的首款车型宋MAX后,比亚迪的市场表现就迎来了质的提升,并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随后的全新一代唐、宋Pro等车型也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近年来,自主品牌凭借SUV的热卖而强势崛起。而在轿车领域,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却少有建树,或者说刚刚进入萌芽期,市场中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还也难以支撑起品牌向上的重任。不过,作为品牌向上的长远目标,发展中高端轿车产品无疑是自主品牌的必将之路。目前,比亚迪也正式出手了。
在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真出了一台名为e-SEED GT的概念跑车。随后,比亚迪全球外饰设计总监胡安马·洛佩兹曾表示,比亚迪全新高端轿车产品的外观造型将会借鉴部分e-SEED GT的设计元素。同年10月,代号为HC的比亚迪轿车轿车旗舰现身网络,随后比亚迪将其命名为“汉”。
汉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高光时刻”之一。在长达四百余年的时间里,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至深。同时,汉朝超过六百余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打通丝绸之路,也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版图中的大国地位。比亚迪将全新的旗舰轿车产品命名为“汉”,也是希望这款新车能够为其在新的细分市场中开疆扩土。
对于这款定位在品牌中高端级别的轿车来说,比亚迪可谓是耗时耗资重力打造,有关比亚迪汉这个名字的信息我们更是能最早追溯到五年前。“其实,我们在2013年就已经立项了,经过了7年的研发,才把汉EV推向市场。”日前,在比亚迪汉EV的实拍活动上,比亚迪工程师与汽车头条APP分享了汉的研发历程。“原来我们一直没什么信心,怕产品推出后的市场反应不好。不过随着总设计师艾格的加入,和电池方面的技术突破,让我们有信心将汉带到大家面前。”此外,根据此前规划,汉车系只会推出新能源车型(DM/EV)。
外观方面,比亚迪的国际设计团队通过将纯电动车的技术特性与中式文化美学的融合,为汉EV打造出了兼具动感与传统的全新家族DNA设计语言。同时也展现出非常接近于e-SEED GT概念车的神韵。
通过使用独特的龙须设计,汉EV提高了品牌辨识度,加强了品牌形象,使得比亚迪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全新的EV Dragon?Face前脸设计,EV纯电动车型由于不需要大面积进气的产品特性,将龙嘴转化为跑车化的曲面设计,使得前脸非常简洁大气。
汉EV前脸龙须形态可转化为可点亮的日间行车灯和位置灯,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并保持强烈的辨识度。
水滴形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等充分融合实用功能和低风阻特征的设计,配合了气流的顺利通过。
由C柱开始,车舱上部逐渐收窄,形成了美观且充满力量感的宽车肩造型,同时也延续了贴合车身的气流走向。2019年底,汉在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完成风洞测试,其风阻系数仅为0.233Cd,达到了国产车型的最高水平水平。
微微抬起的鸭尾,不仅能够增强车身下压力,提升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更是让整个尾部显得宽大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轻盈感。
内饰方面,汉EV的内饰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整体仍然沿用了全新一代唐、宋Pro等王朝系列车型的内饰设计风格。不过在中控区域采用更加扁平化的设计,着重营造出具有简约感和科技感的座舱氛围。在中控区域通过增加流线型设计使得其型面构造的衔接更加流畅,相比其他王朝系列车型平直的内饰线条处理,这也让汉的内饰看上去更加优雅和具有豪华感。
中控台的设计抛弃了平直的线条,融入了丰富的曲线和曲面,整体采用均衡、对称式的“品”字型设计,以大尺寸可旋转中控屏为中心,所有显示与功能区域都沿着中轴线向两侧不断延展至左右车门板末端,勾勒出一道连贯座舱前半部分区域的核心线条,营造出十足的环抱感氛围与更富高级感的空间层次。
动力方面,根据此前发布的信息,汉EV提供单电机两驱和双电机四驱车型,并成为比亚迪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其中单电机车型最大功率163kW,双电机四驱车型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63kW和200kW。充电方面10分钟续航135公里,电量30%到80%快充耗时25分钟。
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密度将提升50%,寿命长达8年120万公里,成本还可以节约30%,而且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高。因此搭载比亚迪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汉系列,其续航能力将成为一大优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