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展示初中历史课堂的魅力
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 安冬霞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改往日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还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努力探索一条历史教学的新途径,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历史 课堂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节影片来了解鲜活的历史人物,可以通过观察一幅图像去解释一种久远的现象,可以通过欣赏一段音乐去感受一段流逝的岁月。只要我们能巧妙运用多媒体,历史课堂将会变得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比较遥远,比较陌生。而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多媒体可以将历史知识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八年级历史上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中的南京大屠杀这一目内容,这目内容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的屠杀。揭露了六十年前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就将影片《南京大屠杀》中的部分片段截取出来组合到课件中,导课时放给学生看,凝重的背景音乐 ,再配上这样的画面:随着一阵阵枪响,人们纷纷倒下。镜头定格,有的双眼圆睁,有的血肉模糊,死人堆里还有人挣扎„„惨不忍睹的场面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了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很快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开拓知识渠道,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是教学中的关键,也是一位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空间概念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老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运用多媒体开拓知识渠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
如讲“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剪辑电影《西安事变》的几个片断: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进而提问学生: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不能杀?当时有哪几种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为何能得到和平解决?学生联系几个片断,经过思考,就弄清了国内外各派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 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多媒体手段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在讲《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上述这种难题。在学生回答内容时,将其一一展示出来(竖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分析一条展示一条。如下所示: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危害⑤丧失领土⑥加重人民负担⑦侵略范围扩大⑧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注:①~⑧表示出现的先后顺序这种做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既增加了课堂密度又节省了时间,更便于学生理解。
如在历史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多媒体教学能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集中出现多项知识的集合、排列、对比,浓缩教学内容,归纳整理,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如在《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课件中,可以用图示展现中国近现代史的三大线索,把分散于各章各节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并在重点、难点之处设置热对象,从而激活包含在各知识点中的具体内容
(包括视频、动画、图片、表格、文字等),强化重难点;同时还设置了一些相关的测试题,容量很大。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运用多媒体落实情感目标,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生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在传统教学中,单靠语言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运用多媒体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就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九一八”事变时,让学生听一听《松花江上》那悲惨的歌声,学生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站在那个历史现场,感受历史,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和震撼;讲“雄伟的长城”这一历史知识点时,向学生播放有关长城的录像片,使学生亲自感受中国长城雄伟的实际情景,激励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如讲“红军长征”时,可剪辑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片断,培养学生敢于吃苦的品格、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才能营造出充满情感的历史课堂,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面对比较抽象概括的教材,学生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然后记笔记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无疑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音频、视频、文字材料、地图等其他各种介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从中自主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
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内容相当丰富,学生们比较感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操控课件,自己去了解各位航海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由学生自己来进行
探险和发现。这个过程中,学生又可以通过课件和上网查找,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各种评价。可以说,学生在学习关于开辟新航路知识的同时,也就发现了进行学习的方法。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性充分施展的过程中,便会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了。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要想上好一堂多媒体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就必须认真设计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的选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我们的历史课堂锦上添花,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