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展望
【摘要】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国是否能兑现二氧化碳减排承诺。文章从能源结构、城市化进程和科技创新能力等诸多制约因素分析中国减排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在困难中,中国在政策与行动上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森林碳汇;低碳生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9年1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代表中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在这场与二氧化碳的斗争中,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所作的努力,为今后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1.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挑战
1.1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形成尖锐矛盾
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达到69%。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显然,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制约因素。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
1.2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是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严峻考验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2005-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 3.2%和2.5%,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3.3%和2.2%。中国将在201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伴随着快速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后工业化国家。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制约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
1.3 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产生瓶颈效应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之一,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 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出于各国自身利益的考虑,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等政策,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外国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节能减排相关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仍然不多,技术水平
仍然不高,研发能力有限,已经成为制约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目前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 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然而,真正实现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飞跃,尚需不懈的努力。 2.中国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工作基础
2.1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逐步落实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国情出发,适时发布的各项相关法律、政策、规划以及方案,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作用。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共颁布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4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和34项 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部门出台了90多项全国性环境保护规章和1020多件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2.2 加强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推动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跨领域、跨学科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取得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基本建成国家气候监测网等大型观测网络体系。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领域。“十五”(2001—2005年)期间,中国通过攻关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应对气候变化
科技经费逾25亿元。截至2007年底,“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2006—2010年)已安排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70亿元。 2.3 加强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 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使产业结构发 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电信、旅游、金融等行业,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机械、信息、电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较大的节能效益。 2.4 节能减排的实绩基础
经过4年的努力,中国减排40%-45%目标第一步的目标在按时间表完成。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与2005年相比,单位gdp能耗降低13.77%,离目标减排还有6.23%,剩下一年半里面,平均每年减排4.15%才能完成任务。按近两年以5.1%的平均速度完成减排的目标来看,2010年基本能完成第一步的目标。
3.中国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努力方向 3.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经济发展,环境改善,降低能源消耗量;增加一定能源消耗量,促使经济更大幅度发展,环境更大幅度改善,是我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两种有效途径。另外,增加能源方面的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能带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2 强化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 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林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较大的增加碳汇的潜力。应对气候变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增加森林碳汇。因此,通过科学经营和人工抚育,在有限的林地面积上创造更多的林木蓄 积量,是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碳汇能力,增加固碳数量的根本举措。
3.3 增强居民低碳生活意识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居民生活消费所消耗的能源比重偏大,加强低碳生活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对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号召人民改变虚荣消费观念,树立节约光荣意识,从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节约每滴水,每度电等点滴生活做起,开展示范社区,示范乡镇、示范城市活动,引导城乡居民优 先购买环保车辆、节能家电、节水
器具,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进行循环利用,将垃圾、废弃物分类处理回收,减少城乡生活垃圾的排放,达到人人节能、家家减排的低碳社会生活。 4.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减排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努力,减排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中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讲解.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z].2008-10-29.
[3]陈柳钦.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6.
作者简介:钟慧(1983-),女,现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