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2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3
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物理热容量的大小)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日较差小。
2.年变化(北半球):
气温在一年之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被称为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年气温最高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7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份;年气温最低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1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某地一年之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气温年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大。气温的年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地形、地表性质、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也就是说,由于大阳辐射的年变化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所以气温的年较差变化随纬度的变化与日较差变化相反,即纬度
4
越高,年较差越大。赤道附近地区,全年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就我国而言,由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因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而北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北方造成的影响大,所以愈往北方,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见下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海陆分布:陆地年较差大,海洋年较差小。原因乏: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海拔高度与地形:同一纬度,低海拔地区年较差大,高海拔地区年较差小;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 不明白-----日较差的问题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5
日较差大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1。 山地与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有明显的影响。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以山地为例,不同的地形条件在山地气温日变化中的作用也不同。山顶处的气温日较差最小,山谷的气温日较差最大,而山坡平地介于二者之间。如黄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只有7.9℃,年较差也偏小,仅为20.3℃。说明山顶的气候状况与山下地区的气候状况相比较,更接近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夏凉冬温,年较差不大,适宜于人们生活。冬季山谷带出现临时性逆温现象,即冬季夜晚冷空气密度大,沿山坡流入山谷底部,在一定高度的山坡地带,温度反而比谷底高。与同纬度平原区相比,
6
除谷地外,山区的气温日变化一般较小。 2. 同纬度地区高原与平原气温较差的比较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形成高原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
(1)日较差 以青藏高原为例,在我国,青藏高原气温因为太阳辐射强烈,日出后地表升温快,即使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和如春;日落后,由于空气稀薄、水汽含杂质少,地表容易散热等项原因,降温迅速;所以青藏高原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表明这里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如拉萨、日喀则等地年平均日较差均在14~16℃。与此相比较,北京、西安为10~12℃,成都、武汉、南京为 7~8.5℃。阿里地区、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日较差约17℃左右,即使日较差较小地区如班戈湖、申扎、三江河谷、青海东部等地区其日
7
较差也多为14℃左右。另外高原地区内部日较差也还有差异,其具体差异的大小与地形、植被、干湿程度等有关,如柴达木盆地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高,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昼夜温差较小。
(2)年较差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稍小(按特征来说,也算是大的),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海拔高,本身气温就很低;夏季云量增多、太阳辐射减弱,加上高原上空的空气又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所以夏季气温不高;而冬季,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来冷空气的入侵,没有“象东部平原地区受近地层纬寒冷的冬季风的影响”这样的强降温因素,而且冬季晴朗而海拔高的优势也更使其能受到较多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下降不甚剧烈。这样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如青海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26℃以下,其中班玛县和囊谦县气温年较差均在20℃以下,较中国相近纬度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都小。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较差为18-20℃,而纬度相近的武汉、南京是26℃;西藏北部的气温年较差略大,一般达26~30℃,
8
但比起来纬度接近的兰州气温年较差也达到了 30~31℃。
此外,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内部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是北部大南部小,西部大东部小。东南部气温年变化较小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纬度较低,冬季干燥,冬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局部地区增温比较明显,所以,冬季相对而言不太冷,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可见,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纬度有关,南部较差小,往北逐渐增加;其次是与水分状况密切相联,随大陆性加强而增大,呈现东南小、西北大的趋势。
由上可知,山地和高原的气温较差和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比较,有明显区别:山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而高原则比同纬度平原日较差较大而年较差较小,不可混为一谈。 论坛讨论过
9
帮忙总结一下影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因素总共有哪些?
与纬度、天气(气候)、下垫面(地形、地势、植被等)有关。
如:热带地区与昆明气温特征的比较分析
的的喀喀湖年温差小的原因分析:一是地处低纬度太阳辐射年较差小;二是夏季由于海拔高,再加上雨水多,日照时间少,尽管太阳高度大,气温不会太高。而冬季降水少,光照充足虽然太阳高度较小,但是获得太阳辐射并不少,气温不会太低;三是的的喀喀湖面积大,湖区周围植被覆盖良好,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以上分析适合热带很多地区。
思考: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差都比较小。海拔高只是降低温度,不是减少气温年较差。如把热带地区的“冬热、
10
夏热”转变为“夏凉冬暖”而已。
那昆明“冬暖夏凉”与热带地区的的的喀喀胡成因不同。夏天不热一是海拔高气温低,二是夏季雨水较多,日平均日照时间比较少,地面获得太阳辐射总量受到影响。冬季不冷一是纬度低,太阳高度角相对比较大,太阳辐射强度大;二是冬季雨水较少日照长,三是位于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整个冬半年在西南暖气流控制下,几乎不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
高原地区海拔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山区与气温年较差成反比。
海拔高的山区,山顶面积小,空气流通性强,不会升很高,也不会降很低,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更小。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海拔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导致高原地面上空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也少,白天,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过程中,不仅通过大气路程短(比平原地区),且稀薄的气体对其削弱作用也少,因此,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较高,(但由于高原上空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仍是低的);夜里,因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则迅速下降。难怪藏族同胞为了避免由气温日变化大导致衣着穿脱之麻烦,而将穿时开合方便的藏袍作为自己的民族服装。 在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地点的气温也是随海拔高度降低
11
的,
不过在山地的测点与低处平原的测点都接近地面热源。为什
么也会有这种温度差别呢?原因是山地凸出于自由大气中,高山上的温度除了受本身的地面热原影响外,还受到自由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山越高,山地地面温度与自由大气温度的差值就越大,自由大气对山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就越明显。也就是山顶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山麓要小的原因。
在大气环境的教学中,重难点较多,较为抽象,也是学生对大气环境感觉较难掌握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因为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解题的时候似是而非,出现不该有的错误,甚至有的参考资料也有一定的误导,反而使学生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简单死记,忽略了事物的产生原因。本文就只针对气温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两个疑难。 一、“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经常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对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的原因就简单回答:地势高。甚至有的参考书也如此讲解,其实这很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同样是海拔较高,而产生的“高处不胜寒”却应该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这应该是较简单,学生易解释清楚的一种情况。由于地
12
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 “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的较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
13
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了“高处不胜寒”。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
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和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的气温低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二、地形与气温较差的关系及原因
在人教版教材高一上里有个表格比较了济南和泰山的气温日较差,引起了很多学生关于地形与气温较差关系与原因的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仍应该分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
1. 山地与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
14
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以山地为例,不同的地形条件在山地气温日变化中的作用也不同。山顶处的气温日较差最小,山谷的气温日较差最大,而山坡平地介于二者之间。如黄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只有7.9℃,年较差也偏小,仅为20.3℃。说明山顶的气候状况与山下地区的气候状况相比较,更接近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夏凉冬温,年较差不大,适宜于人们生活。冬季山谷带出现临时性逆温现象,即冬季夜晚冷空气密度大,沿山坡流入山谷底部,在一定高度的山坡地带,温度反而比谷底高。与同纬度平原区相比,除谷地外,山区的气温日变化一般较小。
2. 同纬度地区高原与平原气温较差的比较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形成高原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
15
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
(1)日较差 以青藏高原为例,在我国,青藏高原气温因为太阳辐射强烈,日出后地表升温快,即使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和如春;日落后,由于空气稀薄、水汽含杂质少,地表容易散热等项原因,降温迅速;所以青藏高原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表明这里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如拉萨、日喀则等地年平均日较差均在14~16℃。与此相比较,北京、西安为10~12℃,成都、武汉、南京为 7~8.5℃。阿里地区、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日较差约17℃左右,即使日较差较小地区如班戈湖、申扎、三江河谷、青海东部等地区其日较差也多为14℃左右。另外高原地区内部日较差也还有差异,其具体差异的大小与地形、植被、干湿程度等有关,如柴达木盆地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高,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昼夜温差较小。
(2)年较差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稍小(按特征来说,也算是大的),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海拔高,本
16
身气温就很低;夏季云量增多、太阳辐射减弱,加上高原上空的空气又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所以夏季气温不高;而冬季,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来冷空气的入侵,没有“象东部平原地区受近地层纬寒冷的冬季风的影响”这样的强降温因素,而且冬季晴朗而海拔高的优势也更使其能受到较多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下降不甚剧烈。这样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如青海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26℃以下,其中班玛县和囊谦县气温年较差均在20℃以下,较中国相近纬度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都小。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较差为18-20℃,而纬度相近的武汉、南京是26℃;西藏北部的气温年较差略大,一般达26~30℃,但比起来纬度接近的兰州气温年较差也达到了 30~31℃。
此外,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内部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是北部大南部小,西部大东部小。东南部气温年变化较小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纬度较低,冬季干燥,冬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局部地区增温比较明显,所以,冬季相对而言不太冷,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可见,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纬度有关,南部较差小,往北逐渐增加;其次是与水分状况密切相联,随大陆性加强而增大,
17
呈现东南小、西北大的趋势。
由上可知,山地和高原的气温较差和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比较,有明显区别:山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而高原则比同纬度平原日较差较大而年较差较小,不可混为一谈。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 )
⑴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Ⅱ、Ⅰ B.Ⅱ、Ⅲ C.Ⅳ、ⅠC D.Ⅳ、Ⅲ
18
⑶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Ⅲ B.②-Ⅱ C.③-Ⅳ D.④-Ⅲ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并由此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能力。
知识依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错解分析: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不会利用题干条件(受地势影响较大);对重庆和拉萨日照时数大.......小的影响因素不会正确判读;气温曲线与日照并不完全呈正相关。
解题方法与技巧:(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年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读图判断符合的是C。
(2)拉萨是日光城,日照时数较大,但纬度较低;在夏季越往北昼越长,乌鲁木齐比拉萨纬度高,深居内陆,晴天多,日照强,所以Ⅲ是乌鲁木齐, Ⅰ是拉萨,Ⅳ是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日照少),选C。
(3)调动已有知识结合图进行判断:气温①海南② 重庆 ③拉萨 ④乌鲁木齐,日照时数Ⅰ拉萨Ⅱ海南Ⅲ乌鲁木齐Ⅳ重庆,所以组合正确的是4-Ⅲ
答案:(1)C (2)C (3)D
温故知新--气温的年变化(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
19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如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原因,使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一天(北半球夏至和冬至),也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6月和12月),而是比这一时段要落后1—2个月。大体而论,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沿海落后较多,内陆落后较少。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7月为最高,1月为最低。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愈到高纬度地区,冬夏区分明显,气温的年较差就很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7℃。图2·32给出了不同纬度气温年变化的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如以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区域冬夏两季热量收支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
20
多。在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到20—60℃。
根据温度年较差的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将气温的年变化按纬度分为四种类型。 1.赤道型
它的特征是一年中有两个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春分和秋分以后,因赤道地区春秋分时中午太阳位于天顶。两个最低值出现在冬至与夏至以后,此时中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年中的最小值。这里的年较差很小,在海洋上只有1℃左右,大陆上也只有5—10℃左右。这是因为该地区一年内太阳辐射能的收入量变化很小之故。 2.热带型
其特征是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在夏至以后)和一个最低(在冬至以后),年较差不大(但大于赤道型),海洋上一般为5℃,在陆地上约为20℃左右。 3.温带型
一年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后的7月。一个最低值出现在冬至以后的1月。其年较差较大,并且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海洋上年较差为10—15℃,内陆一般达40—50℃,最大可达60℃。另外,海洋上极值出现的时间比大陆延后,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
21
4.极地型
一年中也是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冬季长而冷,夏季短而暖,年较差很大是其特征。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纬度的增高,气温日较差减小而年较差却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比低纬度地区小,即纬度高的地区,在一天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比纬度低的地区小,而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在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的缘故。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