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洋文化的彰显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2023-06-07 来源:好234汽车资讯网


海洋文化的彰显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3 信息来源:《舟山市委党校学报》 作者:吴晓东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先进的海洋文化越发显示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海洋文化具有涉海性、开放性、兼容性、壮美性和崇尚性等特征,其精神实质就是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犯难,善于吸收新事物,在价值取向上重视商业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先进的海洋文化,对制定适合本地区海洋发展的最优化战略模式以及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深远意义。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汲取海洋文化的精华,要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行再认识,进一步拓展视野,跳出舟山看舟山,在更高更广的范围内定位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抢抓机遇,勇于突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注重培育舟山的海洋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

文化贯穿于人类历史长河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形式的先进文化模式,先进的文化必定会推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先进的海洋文化越发显示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沿海人民与海洋相处,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海洋特色文化,其中不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但与内陆文化相比,总体上我们的海洋文化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先进的海洋文化,对制定适合本地区海洋发展的最优化战略模式以及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一、海洋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学者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经济、科技问题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文化问题。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家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建设。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深刻影响,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活动的总和,而海洋文化始终贯穿其中。我们在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重要时期,越是集中力量发展海洋经济,越是加快海洋开发的步伐,就越需要加强先进海洋文化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先进的海洋文化,关系着中国21世纪海洋强国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富强的大好局面。面向海洋、对外开放、增强交流、不断创新成为沿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海洋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开放性是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综观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史,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文化,都是开放性的文化。而开放性正是海洋文化在当代发展中体现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靠大海洋中的利益趋动来支撑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得益于海洋文化和航海业的发达。世界上凡濒临海洋并重视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都处于领先地位。当今的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一个海洋强国不是靠航海和海上贸易起家的。美国的东、西海岸线是近代世界商业文明发展核心的两条黄金海岸线,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生命线。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早在1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沿海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沿海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

驾舟出海。春秋战国时代,海洋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意识,韩非子有“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名言。到了秦皇汉武时代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远涉重洋了。这样一个自古拥有海洋的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海洋文明史。但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近几百年来,中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衰落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代的文明史证实: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和冲突中,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创造了如此辉煌文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衰落?西方蓝色文明为什么勃然兴起?历史在昭示中华民族,直觉在告诉中华民族,西方列强的强大,靠的是那片至大至阔的海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的价值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改革开放为弘扬海洋文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海洋文化得以逐步发扬光大。反过来,先进的海洋文化又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宝库,其中矿物资源是陆地的1000多倍,食物资源超过陆地1000倍。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有4亿多人生活在滨海地区,沿海地区GDP占全国的60%以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中国的未来将与海洋息息相关且日趋紧密。除了立足于曾经创造辉煌文明的广袤大陆外,我们更要依赖于蓝色国土——海洋,因为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藏。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最为经济便捷的蓝色通道,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充分借助海上交通这一蓝色的桥梁。在科学昌明、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振兴,必须更新重陆轻海的传统国土观,树立全新的海洋观念,既要传承本民族的海洋文明,更要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继承和创新,不断发展我们的海洋先进文化,以大开放的胸怀和气魄走向海洋,以海为途,走向世界。

(二)海洋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海洋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引导。先进的海洋文化是沿海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沿海地区的发展路径、产业定位,指引海洋开发利用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包括对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区位优势的把握与科学定位,商贸物流的理念,开放拓展的理念,通过区域优势互补,形成集聚优势。西方海洋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繁荣。我国沿海地区省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沿海地区人民的海洋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例如在“文革”大批资本主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非常时期,在中央集权、内陆文化禁锢下,沿海地区仍有人冒险进行对外商业贸易活动,充分显示了其根深蒂固的海洋文化性格。因此,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素有开放、崇商精神的东南沿海立即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的秉性,使之能不断提升、改变自己,因此,海洋文化是一种具有原动力、发展的、可持续的文化。在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先进的海洋文化促进了市场意识的提升、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沿海地区经济不断繁荣、社会更加开放,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开放又促使海洋文化不断吸收更新,不断提升自己。海洋文化使沿海地区历来具备较浓的冒险、开放和崇商意识。由于其涉海性,使得沿海地区人们必须冒险从事航运业和贸易活动,而发达的航运业使得人们能不断接触和吸纳新的东西,开放性不断拓展,商贸活动的更加频繁,对市场的认同感和对市场规律的把握不断增强。开放和崇商的人群天性,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活跃和市场链、产业链的形成以至产业带、城市圈的形成。浙江之所以成为市场大省,从最初的小商小贩、小打小闹,到对实体市场的把握,对实质市场的把握,直至对现代商贸物流及商机的敏锐把握,离不开浙江人的崇商天性。有了对市场的把握,就能形成合理的、现代的市场链,即从市场分析到商品定位再到商品生产。而成熟的市场,特别是外部(外贸)市场的拓展,促进和带动了沿海地区加

工业的发展和海运、物流业的发展,发达的海运、物流业又促进了沿海地区临港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就加快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链的形成。而现代化的产业链又促进了沿海地区产业带的培育与发展,区域间产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加速了城市群、经济圈的形成。

其次,海洋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海洋文化中可闻可见可体味的文化要素是沿海及海岛地区发展旅游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纯朴的渔家风情、神圣的祭海仪式、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业和极具深度的文化产业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海洋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海滨度假旅游,成为最吸引人的休闲活动。目前,滨海旅游已占到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二分之一,约2500亿美元,美国2.3亿人口中,每年到海滨旅游的在1亿以上。我国的海洋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北方的大连、青岛,到南方的海南、珠三角地区,以及浙江、福建的沿海城市,海鲜美食、休闲度假、海景房产等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舟山凭借海洋旅游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优势,已成功举办了国际沙雕节、普陀山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文化节、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舟山的策略

综上所述,海洋文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舟山是一个海洋大市,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进一步提炼、继承和弘扬我们传统的海洋文化,并努力借鉴和吸收世界海洋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更开放、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舟山的发展,是我们抢占机遇,确保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资源优势的再认识和产业转移。

1、舟山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除了传统的海洋渔业资源优势外,舟山还拥有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海洋旅游资源。

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舟山群岛的水运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进出航道众多,主要有5条国内航线和3条国际航线横贯舟山海域。其中,虾峙门航道可自由进出20万吨级船舶,可候潮进出25-30万吨级船舶。港域宽阔,水深稳定,终年不冻,避风条件良好,助航设施完善。陆上交通条件也正在改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正在实施,目前已经完成从3.87公里的一期工程。2007年底该工程建成后,经宁波镇海与正在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段连接公路衔接,届时舟山市与上海的陆上距离将缩短200公里。上海芦桥港至嵊泗洋山港的东海大桥2005年已经贯通。

舟山群岛由1390个岛屿和3306个礁石组成,海岸线蜿蜒曲折,总长2448公里,其中基岩海岸1855公里,占总长度75.8%。拥有可建码头岸线1538公里,其中水深超过10米以下的岸线183.2公里,水深超过20米以下的岸线82.8公里。目前,上海港受到岸线资源的制约,其发展空间已有很大的局限,因此转而在舟山洋山港建设上海国际深水港;宁波的北仑港经过多年的建设,岸线也趋向饱和,且只能进出第3、4代集装箱船,第5、6代集装箱船则无法通行(需14.5米以上水深)。舟山港水深超过15米以下岸线103.5公里,可建25万-30万吨以上的港址有25处,但目前由于资金能力不足和交通限制,已建的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只有11个,其中25万吨级泊位2个,已利用深水岸线3.4公里,

占可利用深水岸线约1.9%;正在建设的20-30万吨级泊位4个,3.5-7万吨级的泊位3个,利用深水岸线2.3公里,占可利用深水岸线约1.3%。因此,舟山的深水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着很大潜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的发展大有作为。

在海洋旅游资源方面,舟山拥有华东地区得天独厚海洋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海洋佛教文化、色彩浓郁的海岛民俗文化。蓝天、碧海、绿岛、金沙构成了舟山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天佛国”普陀山,被誉为“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推崇第一山”,拥有全国最大的观音道场;“沙雕故乡”朱家尖是中国沙雕艺术的发源地,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渔都”沈家门渔港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是我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海鲜夜排档全国闻名;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近年来更因央视金庸武侠剧的拍摄而闻名;蚂蚁岛的“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东极岛的海钓、东海渔民画基地,六横岛、白沙岛等地各具特色的“渔家乐”等体验渔家风情的海上休闲项目也正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在人文资源方面,舟山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上名人辈出。早在新石器时代,舟山就已有人居住,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洋河姆渡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舟山有众多的名人遗迹,王勃、王安石、陆游等都曾在此留下诗文篇章,宋代词人柳永曾任定海盐官,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煮海歌》,明代抗倭将士以及明末清初的南明鲁王、张沧水等都曾留下遗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守卫定海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部奋勇抗击英国侵略军更是名垂青史。此外,舟山作为千岛城市,拥有广阔的海域、众多的岛礁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发展豪华游轮、游艇、海钓等海上休闲运动项目和整岛旅游开发、海景房产开发等休闲度假项目以及商务会展业的巨大空间。

2、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

由于舟山地处全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国渔业看舟山、舟山渔业看普陀”,依托海洋捕捞为主的传统海洋产业在舟山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上海岛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条件相对较差,关于舟山的经济发展,自上到下都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舟山只要把渔业搞好行了,舟山搞工业是不行的。为此,作为沿海较早的一个开放地区,舟山丧失了对台贸易的先机。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舟山仍保持着以一产为主经济结构,港口岸线资源优势、海洋旅游优势仍未被很好地认识和发掘,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发展也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后列。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对港口、旅游等优势的进一步认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海洋产业从以传统的渔业生产为主加快了向二、三产业发展转移。

特别是随着海洋新世纪的到来,面对发展良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发挥六大优势,推进六大建设”的战略思路,确定了“二、三、一”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在海洋产业方面重点抓好“四大基地”建设:一是大宗物资储运基地。发挥港口大进大出优势,加快建设石油、煤炭、矿砂、粮油储运基地;大力发展海运业,打造海运大市。二是先进港口工业基地。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重化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三是海洋旅游基地。以绿色生态、佛教文化和海岛特色旅游为重点,全力打造“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新品牌。四是现代渔业基地。大力保护近海资源,稳定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海水养殖水平,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近年来,舟山发挥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近年来,舟山按照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为主的海洋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正在加快从传统的渔区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2004年海洋经济总产出

402亿元,比上年增加20.1%,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已达到68%。港口工业增速迅猛,全年产值172亿元,增长34%。全市造船能力达到50万吨,居全省第2位,修造船年产值30亿元,增长63.6%,增幅居全市工业之首;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向规模化、精深化发展,年产值达到115亿元,增长25.9%;粮油等大宗货物加工发展加快。港口物流增势强劲,港口货物吞吐量7359万吨,增长28.6%,原油、金属矿砂吞吐量已在全国占有较高份额,集装箱运输发展较快,吞吐量达到4.95万标箱,增长46.4%,连续6年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包括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和矿砂码头;海运业运力达到141万净载重吨,新增41万吨,增长41%。海洋旅游发展加快,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增长43.2%。海洋渔业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实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实现产值75亿元。

(二)视野的拓展和开放。

1、对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

港口经济史工业化的催化剂。从区位优势看,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分布在沿海,有一半的贸易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时期,港口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强大的竞争力和繁殖力。以沿海港口为依托,聚集和扩散各类生产要素,吸引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运输中心,并通过港口的中心作用带动内地产业发展,是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布局形成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纵览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釜山、新加坡等,都因有港口而得到快速发展,这些著名港口城市的迅速崛起,又都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外向化基础之上的。同时围绕港口形成的城市群区域经济带,正越来越发挥着人口集聚、产业依托、分工互补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发展的龙头。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

业大国,东部沿海的制造业比重相当高,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中,如何挖掘港口优势,建立强大的港口工业区,是沿海和海岛区域的重要发展路径。

2、舟山在接轨长三角经济带中角色的把握。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是一个迅速崛起的以港口为依托的都市群,有上海港、长江沿岸港口、宁波与舟山港三大片12个主要港口,海岸线全长7665公里(含上海、江苏和浙江),已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群体最密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目前,上海港的枢纽地位已经形成,宁波也已形成一定规模,而舟山拥有港口的优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浙江接轨长三角过程中,宁波港与舟山港的有效整合,增加宁波、舟山港的经济流量,完全有条件打造国际一流的深水大港,将形成我省海洋经济的一条主动脉,使我省在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而且发展越快,越能与上海形成平行分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已经对舟山的发展提出了“要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打头阵”的要求,并且已经确立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开发思路。

因此,舟山作为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入海口和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桥头堡,完全有条件、也有责任发挥好我们特殊的作用。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舟山的发展应该站在全省的舟山、长三角的舟山、中国的舟山乃至世界性的战略角度来谋划。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努力把舟山打造成临港产业重要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一流的修造船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国内重要的临港重化工基地、大宗物资储运基地和航运基地,新兴的海上花园城市——长三角的海上后花园、国际性的滨海度假胜地、最适宜人居的滨海城市。

(三)舟山传统文化的缺陷与市场观念的提升。

舟山群岛自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长期开发海洋历程中,舟山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有着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文化,浩气长存、英雄气节的海疆文化,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等。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但市场意识滞后、冒险精神和进取心不足,也是舟山人中存在的较大缺陷:

其一,市场观念淡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上的制约,舟山同我国大多数沿海地区一样无法摆脱内陆文化的束缚。海岛地区历来是国防建设的重地,因此又带来了相对的封闭性。明清时期,舟山经历了三次海禁和迁移。在封建中央集权强势控制下,海上贸易活动被打击和压制,海洋文化无法发挥其作用。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相当一段时期,舟山作为海防重地,国家对舟山的支持力度很大,但自主发展却受到较大制约。甚至改革开放以后相当一段时期,舟山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很浓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对渔业工作管得太多,导致相当一部分舟山人对政府存在很大依赖性。由于缺少市场意识,舟山的渔业生产、水产加工等传统产业长期以来比较孤立,人们往往只注重产品的生产,而忽略了对市场的分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舟山的冷库项目一哄而上,后来却纷纷倒闭,就是惨痛的教训。

其二,小富即安,缺乏开拓性。从资源层面讲,海岛地区发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资源相对贫乏,迫使其走向外拓展的发展之路,日本就具有这种典型的海洋化岛国精神,而奋发图强,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另一类资源相对丰富型,其往往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现有资源而发展,属于内耗型、大陆化的岛国精神,到一定时期、一定程度就难以取得更大的发展。舟山应该属于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历来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人们依靠粗放型的

海洋捕捞和简单的加工,就能解决温饱问题,往往就会小富即安,缺乏富而思进的开拓进取精神。直至现在的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渔民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跳出渔业,就很难生存。

其三,存在畸形的冒险心理——赌徒心理。尽管捕捞生产是风口浪尖上讨生活,海损事故不断,历来具有很大风险,但由于资源的丰富,“捕一网,可以吃一年”,得来的比较容易,导致赌徒心理在渔民群众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爱冒险,在追求利益上贪大求全,想一夜间暴富;爱享受,消费意识较强,但缺乏计划性、逻辑性,不会精打细算。在舟山现在的就业人群中,从事环卫、打短工等职业的大多为外来民工,很少有本地人。如水产加工企业由于原料生产的季节性,旺季生产需要大量的临时工,月收入都在上千元甚至数千元,但我们的渔民或渔家主妇却很少愿意从事,导致一些企业很难在本地找到熟练工人。

其四,一部分本地人对当地发展缺乏信心。由于海岛地区条件相对较差,教育成本较大,交通不便利,长期以来发展不是很快,导致一些本地人对舟山的发展缺乏信心。直到现在,舟山学子出去深造后,回家乡的寥寥无几,可以说人才外流现象一直较为严重。应该说,舟山人在外创业的较多,包括到海外创业,如董浩云先生等。这些在外的创业者的潜意识中仍具有海边人的冒险开拓精神,因此大都获得了较大成功,这些都是我们舟山难得的人文资源。

舟山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桥效益日益显现,一大批重大港口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因此,我们亟需用现代市场理念,提升我们传统的海洋文化,加强对整体经济结构、社会文化氛围、群众素质的引导和改造,用海洋文化的先进性,更好地作用于我们的海洋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进一步教育引导舟山人全面树立信心,提炼和倡导冒险精神和创新进取精神,抓住机遇,敢于抢占先机,勇于突破困境,为加快

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四)文化的兼容与人群的兼容更新。

1、海洋文化的兼容。

我们要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必须在推进经济的、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海洋文化的内涵,必须树立舟山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营造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促使丰富的海洋文化与发达的海洋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优秀的海洋文化应该具有广泛兼容性,世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使我们更有利地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优秀文化。打造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我们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海洋文化的优良传统,善于吸收海派文化、浙东文化、国外文化中等中西现代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建立一种大气、洋气的文化创新机制,形成一种兼收并蓄、务实奋进、厚积薄发、义利并举、勇于创新的优秀的海洋文化。要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断繁荣海洋文化事业,打造富有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精品。加快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海洋文化宣传,倡导和培育现代海洋文明,使古今中西各种优秀文化在千岛港城有效融合、兼容并存。如在城市建设语言上要凸显现代化滨海城市风格,合理突出舟山各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优势,临城新市区要着力体现现代化港口城市的洋气、大气的风格,沈家门要突显渔港风格和商贸氛围,普陀山要继续保持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特色,朱家尖要积极打造成国际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鲁家峙整岛开发既要体现现代化风格又要突出古朴的海岛民俗风情等等。

2、人群的兼容更新。

人群的兼容更新直接关系到舟山人的素质。基于目前舟山本地人才外流的现状,我们要积极营造“出得去、进得来”人才流动机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充分利用我们的旅游资源、岛礁资源的优势,采用设立高级人才工作室、流动工作站、度假疗养基地等方式,千方百计加强各类高级人才的引进。同时要创造外来建设者就是舟山人的良好氛围,使外来各类人才成为舟山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外,还要充分挖掘舟山籍在外众多人才的人文资源优势,发挥那些侨居海外、在外成功人士的作用,激发他们回报桑梓的责任心,为家乡的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同时,舟山每年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830万人次,每万人接待旅游人数达到了8.64万人次,再加上舟山人自身的外出旅游、外出交流,为舟山人与海内外朋友的交流、本地文化与中西各种文化的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及各种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在人群的交流更新中更加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先进海洋文化素质。

此外,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舍得投入,通过教育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创业者、建设者。舟山的教育要更加富于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使舟山的海洋文化在舟山人中从小就深人人心。同时,我们的教育要富有针对性,尤其要加强涉海类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先进意识的教育,使得富有强烈色彩的现实功利主义与奉献牺牲精神,务实诚信的传统思想与现代的市场意识,在新一代舟山人中有机结合,使舟山人的素质不断提升,使舟山的海洋文化世代流传。

参考文献:

(1)《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3)刘桂春、韩增林:《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

(4)《舟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5)《定海县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