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再不见雷峰作品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5: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5:15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西湖边上,雷峰塔的倒塌引发了众多文人的诗心与感慨。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与《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借题发挥,深沉地表达了他对雷峰塔倒掉的感慨。而徐志摩对雷峰塔倒掉的态度和表现则与鲁迅截然不同。

在鲁迅眼中,雷峰塔虽已破烂,映照于湖光山色之中,夕阳斜照,名为“雷峰夕照”。但鲁迅认为这美景并不出众,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相反,徐志摩则认为雷峰塔的倒塌象征着他的“完全的梦境”的破灭,雷峰塔倒掉的事件预示着他的理想和精神追求被现实摧毁。徐志摩在诗中写道:“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这句描述性起句满蕴惋惜感喟之情。

徐志摩诗中的“顶上交抱的青葱”象征生命的绿意,与倒塌成废墟的雷峰塔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出雷峰塔坍塌后的荒凉。他惯用相同或相似句式的重叠与复沓,以渲染诗情。首尾呼应、长短相间、一唱三叹,极状惋惜感喟之情。

第二节和第三节从正反两个方面以抒情主人公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表现出诗人主体心态的矛盾和情感的复杂。第二节对雷峰塔倒掉的惋惜态度,源于诗人将雷峰塔视如其理想追求的美好象征。诗人将塔的倒掉归结为“摧残”和“*”。而“摧残”和“*”这两个意象前的修饰语,意味深长。诗人还通过这自然界的“不应分的*”联想到世态人情和现实人生,反复慨叹着:“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

在第三节中,诗人似乎联想到了传说中的白蛇仙女。在传说中,雷峰塔下*着因追求爱情自由而遭受“不应分的*”和“摧残”的白蛇仙女。徐志摩认为,这塔虽然是*,但倒坍成坟冢仍然是“掩埋”,这比“*”更彻底决绝地把追求幸福自由的弱小者永世不得翻身地埋葬在了坟茔中。

雷峰塔倒掉后,诗人惋惜地写道:“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全诗在徐志摩感同深受的唏嘘感慨和优美旋律与节奏中结束,但留下了回味无穷的余音。

《月下雷峰影片》和《雷峰塔》都是徐志摩回国之初创作的,收于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诗人满怀英国康桥式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许多优美单纯的理想化意境。然而,他与林徽音的恋爱破裂,与陆小曼的恋爱艰难重重,以及*变故,使他脆弱稚嫩的理想遭受打击。这导致了他诗风的变化,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这首《再不见雷峰》正处于他的转折点上。此诗可视为徐志摩信仰理想的幻灭史和心路历程的自叙状。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